每到11月,珠三角和長三角,工廠主管們為招工更加忙碌。在“用工荒”連年持續的東莞、順德、紹興、溫州……,小工廠把招工啟事貼到附近的馬路上,大企業還會直接跑到內地省份招募,以對付春節前后更為短缺的用工局面。
不過,中國工廠們現在正在接觸一些新角色——以工業機器人領銜的自動化設備。招募后者的“薪酬”建立在類似的公式之上:引入機器人(自動化設備)的價錢,相當于可代替工人的月薪乘以12,再乘以1.5到5倍左右。
一旦成交,工人立免。譬如,根據騰訊財經《棱鏡》的了解,在珠三角發達的沖壓行業里,工人的月薪大約為4000元,于是,用機器換人的價格約在5萬到25萬之間。這種數字,已成為工廠們減少工人的最基本投入。
這種投入曾被中國工廠們視為先鋒實驗,現在開始于制造業界流行。去年開始,地方政府更成為了這種人機交易的推手。去年5月,浙江已把“機器換人”列為產業政策,之后廣東的東莞和順德等地立馬跟進,為機器代替工人的工廠提供補貼;在全國各地,機器人產業園更是遍地開花。
從去年開始,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,2014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進口數量規模達到34714臺,同比增長92%;在中國新成立的內外資機器人自動化公司,則以每天超過一家的速度在增長。
11月4日到8日,上海召開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,N1“工業機器人館”成為了最火熱的場館。參展的100多家廠商展示了可以完成焊接、切割、搬運、修邊鉆孔等等操作的各式各樣的機器人,一些做咖啡、玩魔方的服務型、娛樂型機器人更是被團團圍觀。
一時間,工業機器人已被推崇為“中國制造”,尤其勞動密集型企業對抗用工難、轉型升級的不二之路。在“90后”產業工人開始成為勞工主力,制造業四面楚歌的時代,那些曾支撐中國制造30多年,以勤奮耐勞著稱的產業工人,真的要退出歷史了嗎?
有些輪回的是,那些學習國際巨頭、瘋狂制造機器人的企業,很多又在不自覺之間,重復著“中國制造”的老路。
亨利.福特曾經說,“我雇的明明是兩只手怎么卻來了一個人?!薄F在,廣義的工業機器人就是能夠實現自動化控制、可重復編程的多功能機械手,并具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可自由編程的運動軸,看上去就是人的上肢的簡化組合。
“無工傷,不抱怨?!边@是去年上海工博會上,一個國內機器人企業的招商廣告。實際上,中國工廠們最早的機器換人的動力,在于工人工傷的風險日益增加。那些重復性高而且環境惡劣的工位,譬如噴油、拋光等等,都是機器人率先進入的地方。
不過,中國工廠們現在正在接觸一些新角色——以工業機器人領銜的自動化設備。招募后者的“薪酬”建立在類似的公式之上:引入機器人(自動化設備)的價錢,相當于可代替工人的月薪乘以12,再乘以1.5到5倍左右。
一旦成交,工人立免。譬如,根據騰訊財經《棱鏡》的了解,在珠三角發達的沖壓行業里,工人的月薪大約為4000元,于是,用機器換人的價格約在5萬到25萬之間。這種數字,已成為工廠們減少工人的最基本投入。
這種投入曾被中國工廠們視為先鋒實驗,現在開始于制造業界流行。去年開始,地方政府更成為了這種人機交易的推手。去年5月,浙江已把“機器換人”列為產業政策,之后廣東的東莞和順德等地立馬跟進,為機器代替工人的工廠提供補貼;在全國各地,機器人產業園更是遍地開花。
從去年開始,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,2014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進口數量規模達到34714臺,同比增長92%;在中國新成立的內外資機器人自動化公司,則以每天超過一家的速度在增長。
11月4日到8日,上海召開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,N1“工業機器人館”成為了最火熱的場館。參展的100多家廠商展示了可以完成焊接、切割、搬運、修邊鉆孔等等操作的各式各樣的機器人,一些做咖啡、玩魔方的服務型、娛樂型機器人更是被團團圍觀。
一時間,工業機器人已被推崇為“中國制造”,尤其勞動密集型企業對抗用工難、轉型升級的不二之路。在“90后”產業工人開始成為勞工主力,制造業四面楚歌的時代,那些曾支撐中國制造30多年,以勤奮耐勞著稱的產業工人,真的要退出歷史了嗎?
有些輪回的是,那些學習國際巨頭、瘋狂制造機器人的企業,很多又在不自覺之間,重復著“中國制造”的老路。
亨利.福特曾經說,“我雇的明明是兩只手怎么卻來了一個人?!薄F在,廣義的工業機器人就是能夠實現自動化控制、可重復編程的多功能機械手,并具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可自由編程的運動軸,看上去就是人的上肢的簡化組合。
“無工傷,不抱怨?!边@是去年上海工博會上,一個國內機器人企業的招商廣告。實際上,中國工廠們最早的機器換人的動力,在于工人工傷的風險日益增加。那些重復性高而且環境惡劣的工位,譬如噴油、拋光等等,都是機器人率先進入的地方。
